政務服務事項下沉精準服務水平提升
定州構建10分鐘政務服務便民圈
推行“25+542”基層網格化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精準“上門服務”,;將94個事項下放到鄉(xiāng)鎮(zhèn),、80個事項延伸到村,,最大限度推進“就近辦”;深化“政務+”融合共建工作,,讓群眾“進一扇門,,辦多件事”……
去年4月以來,,定州市大力實施政務服務提升工程,努力構建市鄉(xiāng)村三級“10分鐘政務服務便民圈”,,形成了“多點可辦”“就近能辦”“少跑快辦”便民政務服務體系,。
截至目前,定州市市鄉(xiāng)村三級政務服務平臺累計服務群眾80萬人次,。
基層網格化服務:
從“等你來辦”到“我?guī)湍戕k”
“從遞交申請,,到‘定殘’,再到領到補貼,,我們連家門口都沒出,,工作人員就幫忙全辦好了,。”近日,,定州市清風店鎮(zhèn)王莊村村民由榮彥的女兒張鳳娟說,受益于該市“25+542”基層網格化服務體系,,她的母親“躺在炕上”就辦好了殘疾人證,。
定州市“25+542”基層網格化服務體系,即依托市政務服務中心,、25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行政綜合服務中心和542個村(社區(qū))綜合服務站,構建起基層政務服務網格化閉環(huán)管理服務體系,,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實施政務服務動態(tài)化跟蹤、全方位管理,,為群眾提供更便利,、更暖心的精準服務,努力做到基層政務服務全覆蓋,、無遺漏,。
“變‘等你來辦’為‘我?guī)湍戕k’,是這個體系的核心,。”定州市行政審批局放管服改革協(xié)調科科長王玉偉介紹,,在這個體系建設中,該市25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明確了鄉(xiāng)鎮(zhèn)級網格長和網格員,,負責指導、協(xié)調相關村(社區(qū))綜合服務站的政務服務工作,。該市542個村(社區(qū))明確村“兩委”干部為村級網格長,,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村民代表,、群眾志愿者為網格員,,實行包聯(lián)入戶,及時了解群眾需求并將涉及政務服務的事項進行逐級上報,。
“我母親能順利辦理殘疾人證,,首先得感謝和路叔!”張鳳娟說,,她的母親患有腦血栓,,出院后一直癱瘓在床,因為行動不便,,他們曾想放棄辦理殘疾人證,。
“老人是低保戶,兒子沒了,,由閨女贍養(yǎng),,但閨女家的日子過得也不寬裕,殘疾人證要是能辦下來,,老人就能多份保障,。”去年12月23日,村里的網格員陳和路得知情況后,,立即上報給鄉(xiāng)鎮(zhèn)級網格員,、清風店鎮(zhèn)行政綜合服務中心主任仝立偉。當天下午,,仝立偉趕到張鳳娟家核實情況,,并與定州市婦幼保健院肢體評估鑒定機構負責人進行溝通,希望能盡快為老人進行殘疾鑒定,。
“辦理殘疾人證須到醫(yī)療評定機構進行鑒定,,重度殘疾可申請入戶辦理,但從申請到辦理可能得等幾天,。這次為了讓老人能盡快享受到殘疾補貼,,我們跟定州市婦幼保健院溝通后采用了視頻方式對病人的情況進行評定。”仝立偉說,,評定結束后,,該院肢體評估鑒定機構立即將評殘資料推送到市政務服務中心殘聯(lián)辦證窗口;經過公示,,殘聯(lián)辦證窗口將辦理好的殘疾人證免費郵寄給老人的女兒張鳳娟,。
“從遞交申請材料,到拿到殘疾人證,,僅用了9天時間,。我媽現(xiàn)在每月有126元的殘疾人補貼,我們都不知道怎么感謝他們,。”這種“零距離”的貼心服務,,讓張鳳娟和母親倍感溫暖,。
據(jù)了解,在定州像張鳳娟這樣受益于“25+542”基層網格化服務體系的群眾超過了30萬人次,。
政務服務事項下放:
從“多地折返跑”到“就近一次辦”
4月18日,,定州市邢邑鎮(zhèn)邢邑村村民郭躍兵,將剛剛換發(fā)的食品經營許可證貼到自家飯店墻上,。“這個證是從鎮(zhèn)上辦的,,只跑了一趟,當下就發(fā)證了,,真是方便,。”郭躍兵感慨道。
郭躍兵的飯店是2017年5月開始營業(yè)的,,當時為了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他往市食藥監(jiān)局和市行政審批大廳來回跑了4趟,等了半個多月才拿到證,。
今年5月底這個證書要到期,,正在為換證發(fā)愁的郭躍兵聽說能在鎮(zhèn)上辦理,,心里甭提多高興,。“我們村距離市區(qū)30多公里,這下終于不用來回跑了,。”郭躍兵說,,在邢邑鎮(zhèn)行政綜合服務中心市場準入窗口,工作人員給了他一張“一次性告知書”,,辦證需要的材料一目了然,。按照上面的要求,郭躍兵在窗口提交書面資料后,,不到半天時間就拿到了新的證書,。
在政務服務提升工程中,定州市強力推進政務服務延伸辦理,,將與群眾密切相關的食品經營許可證辦理等94個事項下放到鄉(xiāng)(鎮(zhèn),、街道)行政綜合服務中心辦理;并將高齡津貼申領、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辦理,、再生育審批等80個事項向村(社區(qū))綜合服務站延伸,,讓“跑一次”成為上限、“零跑次”成為常態(tài),。
同時,,針對鄉(xiāng)(鎮(zhèn)、街道)行政綜合服務中心,、村(社區(qū))綜合服務站工作人員不熟悉新下放,、延伸事項辦理程序的難題,,定州市行政審批局牽頭組織市農業(yè)農村局、市市場監(jiān)管局等業(yè)務指導部門分期分批召開集中培訓會100多次,,詳細講解相關事項的辦理程序,;并建立包聯(lián)責任制,將業(yè)務培訓和下沉指導,、跟班學習相結合,,進一步提升基層審批服務業(yè)務能力,確保了下放事項“接得住,、管得好,、用得活”。
目前,,定州市25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全部高標準建成行政綜合服務中心,542個村(社區(qū))均建成綜合服務站,,并統(tǒng)一配備了高拍儀,、打印機、便民座椅等設施,。在提升硬件的同時,,該市在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行政綜合服務中心,、村(社區(qū))綜合服務站推行首問負責,、限時辦結、一次性告知,、AB崗值守,、行為規(guī)范、投訴舉報,、責任追究等制度,,提供綜合受理、辦理代辦,、政策解答等服務,。
今年以來,定州市僅25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行政綜合服務中心就為群眾辦理政務服務事項5萬余件,。
“政務+”融合服務:
從“只能辦一件事”到“進一扇門辦多件事”
4月19日,在定州犇源養(yǎng)殖有限公司的肉牛養(yǎng)殖場,,一頭頭體格壯碩的西蒙塔爾牛慢悠悠地咀嚼著摻有玉米的草料,。瞅著其中幾頭吃得正歡的小牛,公司負責人趙同詳忍不住笑了起來,。
然而,,就在一個多月前,,他還在為沒錢買玉米飼料和小牛而發(fā)愁。正當他一籌莫展時,,有朋友提醒他可通過定州“信易貸”平臺貸款,。該平臺是定州市行政審批局于去年4月建立的,旨在幫助中小企業(yè)解決“融資難,、難融資”的問題,。
這對趙同詳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3月10日,,他向定州“信易貸”平臺遞交了申請貸款的資料,,不到一周的時間他就順利貸到12萬元。“用這筆錢,,我買了35噸玉米,、11頭小牛——飼料問題解決了,新進的小牛明年5月出欄后,,還能進賬20多萬元,。”趙同詳說。
定州市行政審批局在實施政務服務提升工程時,,緊貼鄉(xiāng)村振興,、惠農服務需要,創(chuàng)新推出“政務+金融”模式,,拓寬貸款融資渠道,,破解融資難、融資慢的問題,。
為推進這項工作,定州市行政審批局建立了包聯(lián)責任制,,并通過向相關企業(yè)負責人發(fā)送短信,、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進行宣傳,,鼓勵金融機構在定州“信易貸”平臺發(fā)布金融產品,,引導企業(yè)通過該平臺發(fā)布融資需求等。
自去年4月以來,,已經有15家銀行入駐定州“信易貸”平臺,,共推出21個金融產品;該平臺累計發(fā)放貸款239筆,涉及金額3642萬元,,惠及200多家中小企業(yè),。
在此基礎上,該市還強力推進政銀合作,,542個村(社區(qū))綜合服務站的場所,、人員,、設備、網絡等,,與建設銀行,、河北銀行等實現(xiàn)共用,讓群眾“進一扇門,,辦多件事”,。
“在這里,老百姓不僅能享受到政務服務,,還能辦理現(xiàn)金存取,、轉賬匯款、支取養(yǎng)老金,、繳納水電費,,甚至還可以通過建設銀行推出的‘裕農通’服務找工作。”定州市行政審批局黨組副書記支雄偉說,,接下來,,該市將進一步深入推進“政務+”融合共建工作,依托542個村(社區(qū))綜合服務站,,整合銀行,、供銷、郵政等服務資源,,深化多方合作,,提供“政務+金融”“政務+供銷”等多元服務,滿足群眾和企業(yè)多樣需求,,打造集成高效的綜合服務平臺,。
河北日報記者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