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雙寶撿拾柴雞蛋,。 記者張玉鳳,、實習生王甜甜
每天凌晨天還未亮,,楊家莊鄉(xiāng)藥劉莊村民劉雙寶早早就來到自家地里,,給果樹澆水、拔除雜草,。隨后,,他又為散養(yǎng)在果樹下的40只母雞添水、喂食,,打掃雞舍,。這是劉雙寶每天的“功課”。
“一會兒就有客人來地里采摘桑葚了,,我得先把這里收拾好,。”一邊說著,劉雙寶手里的活兒也沒停,,“去年年底,,靠著地里的這些果樹我脫了貧,現(xiàn)在又養(yǎng)了雞,,日子真是越過越有滋味,生活也有了奔頭,。”回顧過去自己脫貧的經(jīng)過,,劉雙寶感慨不已,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自全市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不少貧困群眾靠著政策的扶持和自己勤勞的雙手摘掉了“貧困帽”,劉雙寶就是其中的一個,。
劉雙寶今年61歲,,2016年,兒子被確診為惡性腫瘤,,他多方奔走為兒子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積蓄,,還欠下許多外債,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艱難,,當年年底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這些年,我們家一直以自留地里的果樹作為全家經(jīng)濟來源,,我有這方面的技術(shù),,也有經(jīng)驗。列入貧困戶之后,,我還打算繼續(xù)種果樹,,我有手有腳、身體硬朗,,相信靠自己的雙手我也能脫貧,。”劉雙寶告訴記者,他能這么快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多虧了黨的好政策,,“黨和政府不僅為我免費提供果樹苗,還幫我找了銷路,。”
扶貧先扶志,,脫貧靠勤勞。劉雙寶家有6畝多的自留地,,以前地里就種著桑葚,、核桃、大棗等果樹,,2017年在鄉(xiāng)黨委政府和幫扶干部的幫助下,,他又擴大了果樹種植面積,新增了30多棵桑葚苗,。從此,,劉雙寶就與果樹為伍,日夜圍著它們轉(zhuǎn),。為果樹嫁接,,每天除草治蟲、背糞施肥,,從沒喊過累,。勤勞的付出終于得到了回報,劉雙寶的果園里,,夏初有桑葚,,秋冬有核桃、大棗,,鄉(xiāng)政府和村干部以及幫扶干部還積極為劉雙寶聯(lián)系買家,、組織愛心采摘,,到2018年年底,劉雙寶摘下了“貧困帽”,。
“前年,,我還試種了幾顆杏樹和西梅,包括2017年種下的桑葚,,今年都已經(jīng)掛果了,。”劉雙寶說,“你看,,我的果樹長得不錯吧,,這都是我自己嫁接的,去年僅靠果樹采摘,,純收入就有1萬多元,,相信今年會賣得更好。”
劉雙寶并不滿足于果樹采摘帶來的收入,,去年,,他又一次性購買了幾十只雞苗,散養(yǎng)在果樹下,,今年也已經(jīng)開始下蛋,。“這些雞吃的都是地里的蟲子和專門種的蒲公英、救心菜等野菜,,還有樹上掉下來的桑葚等果子,,雞蛋的質(zhì)量那是沒話說,大家都搶著要,,現(xiàn)在已經(jīng)預定出去幾十斤了,。”劉雙寶高興地說。
展望以后的生活,,劉雙寶信心滿滿:“今年,,我打算擴大杏樹和西梅的種植面積,再多養(yǎng)幾只雞,,雖然已經(jīng)脫貧,,但還是要繼續(xù)努力,做到脫貧后不再返貧,,讓以后的日子過得更加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