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志茹在閱讀《人民日報》。記者程文昭、實習生王甜甜
10月1日上午,,國慶70周年閱兵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大鹿莊鄉(xiāng)東建陽村81歲的高志茹老人守在電視機前一直看完了直播?;貞浧?0年前,,自己參加新中國成立10周年大閱兵時的情形難掩激動的心情:“一晃60年過去了,看著祖國一天天繁榮富強,,我們在祖國懷抱里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60年前,,“女民兵”英姿颯爽接受檢閱
“195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10周年閱兵,我作為一名女民兵代表,,在天安門廣場列隊走過,,接受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的檢閱,接受全國人民的檢閱,,這讓我終生難忘,。”
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60年,但當年受閱的一幕幕,,在高志茹的腦海里依然歷歷在目,,仿佛是昨天剛剛發(fā)生的事情。
那是1959年8月下旬的一天,,村里的民兵連長找到高志茹,,通知她第二天到縣武裝部報道。“我不知道要去干什么,,只知道必須服從命令,,上級讓去哪里就去哪里。”高志茹沒有多想,,包起兩雙鞋,、兩身換洗衣服和糧票,背上小包袱就出發(fā)了,。
“那時候沒有公交車,,出門全靠兩條腿。”高志茹步行了40里路,,來到集訓地,,和她一樣前來接受培訓的還有9名女民兵。當天下午,,縣武裝部工作人員召集10人開會,。
“縣里選拔你們,是要去參加國慶10周年大閱兵。”聽到這個消息后,,大家高興地跳起來,。“那天晚上,我興奮得整宿沒睡著覺,,感覺特別激動,,特別光榮!”高志茹說,。
第二天,,高志茹就和其他女民兵一起,坐火車來到北京參加閱兵集訓,。“到北京時,,天都快黑了。”高志茹說,,她們下車后來到天壇,,只見廣場上整齊地排列著一頂頂綠色的帳篷。工作人員按班組分配帳篷,,每6人住一頂,。
就這樣,高志茹開始了嚴格而艱苦的訓練,。每天早上8點,,步伐練習、隊形變換,,不僅要求整齊劃一,,還要保持精神飽滿、儀態(tài)端莊,。“從最簡單的稍息,、立正開始練,每天除了吃飯,,其他時間都在訓練,,一天差不多要練10多個小時,經(jīng)常熱得汗流浹背,、衣服濕透,。”高志茹回憶說,“每人還配發(fā)了一把小口徑步槍,,每天訓練都要端著,。”
由于以前沒有經(jīng)歷過如此高強度的訓練,許多女民兵累得胳膊酸疼,,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喊累,,一遍遍地不停操練,。晚上休息時間,大家聚在一起,,不是談天說地,,而是三五一組,相互指正動作,。
“那時我們年輕,,每天都精氣神十足,心里就像燃燒著一團火似的,。”高志茹說,,大家特別珍惜這次寶貴的機會,都想列隊走過天安門廣場,,以最好的狀態(tài)接受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的檢閱……
一個月的緊張訓練很快結(jié)束,,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在期盼中悄然到來。195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煥然一新,紅旗招展,、花團錦簇,,人們興高采烈地揮舞著手中的紅旗和鮮花,到處是歡樂的海洋,。
高志茹早早穿上嶄新的服裝,,列隊集合。“我們統(tǒng)一著漂白褂,,藍色褲子,,腳穿白色運動鞋,頭上則用白色綢緞系成蝴蝶結(jié),,別提多好看了,。”
在等待檢閱時,女民兵精神飽滿,、英姿颯爽,。“通過檢閱臺時,我的腦子里只有一個信念,,要走出氣勢,、走出精神,絕不能出錯,!”高志茹說,。
在禮炮聲和軍樂聲中,女民兵方隊按照指令,,整齊劃一的從天安門廣場走過,,接受檢閱……
烈火青春,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1938年,高志茹出生在大鹿莊鄉(xiāng)東建陽村一個農(nóng)民家庭,。“小時候,,家里特別窮,日子過得非常艱苦,。”高志茹說,,“一年到頭吃的都是紅薯面,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高志茹打小就感受到生計的艱難,早早承擔起照顧家庭的重任,。洗衣,、做飯、下地勞動,、照看弟弟……生活的艱辛磨礪出她吃苦耐勞的性格,。
當年,高志茹的父母做點小買賣補貼家用,,但因為不識字,,甚至連錢的面額都弄不清楚,只能根據(jù)錢幣上圖案和紙幣大小來分辨,。“那時,,錢有1分、2分,、1角的,,最多的是5角。父母都不識字,,只能把一樣的放在一起,,干一天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掙了多少錢,。”高志茹說,。
高志茹的母親深知自己吃了不識字的虧,就堅定了要送孩子讀書的想法,。“就是砸鍋賣鐵,,也要送孩子念書。”在母親的支持下,,10歲的高志茹走進了當時的西建陽完全小學,,磕磕絆絆地讀完了6年小學。
“雖然只讀了6年書,,但我已經(jīng)很知足了,。”高志茹說,,這不僅要感謝母親的堅持,更要感謝黨,、感謝新中國,,才讓她有了難得的讀書機會。
這份感恩不僅掛在嘴上,,更是體現(xiàn)在行動上,。高志茹積極參加村里組織的義務(wù)勞動,還經(jīng)常帶領(lǐng)村民學習文化,、開展文化娛樂活動,。
“鐘聲響,全村人都把民學上……”
“不學文化,,怎么能建設(shè)新家鄉(xiāng)……”
“有了文化,,才能建設(shè)祖國有力量……”
哼唱起當年的“上民校”“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等歌曲,高志茹激動地打著拍子,,眼里跳動著火苗,,仿佛回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由于表現(xiàn)出色,,高志茹先后擔任東建陽村婦聯(lián)會組織委員,、共青團宣傳委員、民兵連副連長等職務(wù),。“這是黨和群眾對我的信任,我必須更加努力,,為群眾服好務(wù),。”高志茹說。
初心不改,,永遠跟黨走的共產(chǎn)黨員
1959年春天,,高志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要牢記自己的莊嚴承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為黨為國家多做貢獻,。”高志茹說,。
從此,高志茹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村民們一起建設(shè)家園,。從民兵連副連長到村里的技術(shù)員,,再到村民代表,50多年里,,高志茹在她人生的每個階段,,都積極參與農(nóng)村建設(shè),。
村里誰家有困難,高志茹總是第一時間主動幫助,。不僅如此,,她還經(jīng)常教育自己的兒女,要堅定不移地跟黨走,。如今,,老人的5個兒女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國家發(fā)展貢獻力量,兩個孫子參軍入伍,。
2013年12月,,高志茹老人的孫子邢留退伍返鄉(xiāng),并在2014年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2015年又兼任村委會主任,。邢留從道路硬化、飲水安全,、電力改造等群眾最關(guān)心的問題入手,,大力實施村容村貌整治行動,解決群眾生產(chǎn)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全心全意為群眾干實事,、謀福利。
“奶奶總是教育我們,,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就要以身作則,勇于擔責,、善于謀事,,當好‘領(lǐng)頭雁’,努力把東建陽村建設(shè)成為美麗,、和諧,、富裕的新農(nóng)村。”邢留說,。
10月1日,,通過電視收看完國慶大閱兵后,高志茹深情地說:“1959年參加國慶閱兵后,,每次閱兵我都會特別關(guān)注?,F(xiàn)在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部隊裝備更是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我打心眼里感到高興。國慶閱兵展現(xiàn)的不僅是國家的軍事力量,,更樹立了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