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趙子超
“你們快看這是誰家的小孩啊,太可愛啦,!這么小的年紀就知道把垃圾扔進垃圾桶里,,真是滿滿的正能量啊……”
“是啊是啊,,你們看我的朋友圈里也有……” 近日,一個連路都走不太穩(wěn)的小娃娃把垃圾扔進垃圾桶的照片,,在我市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里傳的火熱,。在眾多熱心網(wǎng)友的提示下,我們找到了這位可愛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鄭宇涵,,今年只有1周零3個月大,他的媽媽叫楊春梅,,是我市春輝國旅的一名員工,,微信朋友圈里熱傳圖片的位置正是在春暉國旅的“門前三包”責任區(qū)內(nèi)。
“店內(nèi)外的衛(wèi)生整潔是創(chuàng)城的基本內(nèi)容,,平時上班不忙的時候我們就會去門外撿撿垃圾,、打掃打掃衛(wèi)生。”楊春梅說,,“我們家在風景城住,,離工作的地方很近,平時家里人會帶著小宇涵來這里玩,。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見到大人做什么他就會跟著學,在我們的引導下,,慢慢地他也知道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去了,。”
采訪期間,小宇涵正好來到店里找媽媽,。“宇涵吃完的零食袋要扔到哪里去呀,?是不是該扔到垃圾桶去啊……”在媽媽的引導下,小宇涵拿起零食袋慢慢地走到垃圾桶前,,高舉小手小心翼翼地扔進了垃圾桶內(nèi),。 “平時在家里我和孩子爸爸就特別注重對他教育,我們都認為孩子如果從小就能養(yǎng)成講文明,、懂禮貌的意識和習慣,,肯定會受益終身。”楊春梅說,,在外面過馬路等紅燈時她會告訴孩子要走斑馬線,,要注意紅綠燈,在家里吃完零食后會告訴孩子垃圾袋要扔到垃圾桶里,。雖然孩子現(xiàn)在很小,,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只要長期引導教育,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會潛移默化地形成在孩子身上,。
“宇涵是我們家老二,,他還有個哥哥今年7歲了,哥哥同時也在為弟弟做榜樣,。”楊春梅說,,“哥哥和弟弟在一起玩的時候經(jīng)常教弟弟愛護環(huán)境,弟弟往地上扔了東西,,哥哥就會讓他撿起來扔到垃圾桶去,。”
“一個剛1周歲多的小娃娃都知道愛護環(huán)境,知道不能隨地扔垃圾,,作為大人的我們又怎么能夠袖手旁觀,,不為創(chuàng)城出力呢?”春輝國旅負責人高麗英說,,“在小宇涵的影響下,,我們旅行社全體工作人員都積極主動做好每項創(chuàng)城工作,絕不能落在這小家伙的后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