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樹增同志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他顧全大局、忠于職守的政治品質,,踏實務實,、任勞任怨的工作精神,光明磊落,、誠懇待人的優(yōu)良品格,,生活儉樸、嚴于律己的思想境界值得我們學習,。為弘揚閆樹增同志的先進事跡,,部分與閆樹增同志生前一起工作過的同事、農村干部,、群眾代表和家屬,,對他生前事跡進行追憶,以展現(xiàn)他的精神,,鼓舞全市廣大黨員干部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為推進我市跨越發(fā)展,,建設中等城市,、構建和諧定州努力奮斗。
原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冠增 我于1989年至1992年在環(huán)城區(qū)任區(qū)長,,期間有幸和樹增同志一起工作,,到現(xiàn)在已經過去近20年,但是他當時的音容相貌深深地印在我腦海里,,尤其是他肯于學習,肯于鉆研,,心里裝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兢兢業(yè)業(yè)干實事仍歷歷在目,。當聽說樹增同志病倒在工作崗位上,,經搶救無效不幸逝世,我深感悲痛,。市委做出開展向閆樹增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和關于追授閆樹增同志“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的決定十分及時,、英明。在當今社會,,就應當樹立像閆樹增這樣的典型,,弘揚正氣,,樹立定州形象,激發(fā)全市人民推進跨越發(fā)展,、建設中等城市和次中心城市的熱情和干勁,。
雖然樹增同志做的事情都很平凡,但他的一言一行仍深深地打動和鼓舞著我,。在環(huán)城區(qū)工作期間,,他不分農閑和農忙,春夏秋三季把主要精力放在玉米,、小麥種植上,,冬季搞大棚蔬菜,吃住在村,,深入田間地頭,,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回到區(qū)里還埋頭學習鉆研農業(yè)新技術,,提高自身素質,。他樸實無華,踏實肯干,,善于團結同事,,在他身上體現(xiàn)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優(yōu)秀品質。我有幸和樹增同志在一起工作,,感到十分驕傲,。
北城區(qū)黨委書記王建立 閆樹增同志對工作有火一般的熱情,他作風踏實,,勤奮敬業(yè),,任勞任怨,對組織分配的工作和安排的每一項任務,,都愉快地接受,、創(chuàng)造性落實、圓滿地完成,。他團結同志,,與人為善,同事之間無論工作或生活中的困難,,他都鼎力相助,。他總是把群眾的事情記在心里,對于困難群眾,,他總是解囊相助,,記得為解決一名群眾的信訪問題,他三次去保定而顧不上回家看一看妻兒老小。他生活儉樸,,嚴以律己,,到村指導工作總是騎自行車,他說自行車方便,。全國“兩會”期間,,他一連20多天沒有回過家,因勞累患了眼疾,,同事們都勸他去醫(yī)院看看,,他總說“過了‘兩會’再說吧”,直到去世也沒有顧上看病,。對他的離去,,我深感悲痛和惋惜,我們將化悲痛為力量,,迅速掀起向閆樹增同志學習的高潮,,大力弘揚定州精神,推進跨越發(fā)展,。
南城區(qū)四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建軍 2005年,,閆樹增同志曾到我村下鄉(xiāng)一個月,雖然時間不長,,但是他的為人,、他的品格、他的工作作風,、他對老百姓的那份感情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件事我至今記憶猶新,2005年雨季,,一場大雨沖毀了我們村一條莊稼道,。因村組之間存在矛盾,導致村里無法及時修復,。他臨危受命,,多次組織召開“兩委”會進行協(xié)調,并深入群眾,,耐心細致,、不厭其煩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一連幾天,,他從早晨7點開始,一直忙到晚上十一二點,。正是他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態(tài)度打動了百姓,,得到了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在他的帶動下,很快修通了這條路,。在工作過程中,,他經常對我們講“百姓利益無小事,必須盡快解決,,做群眾思想工作必須帶著感情,,以誠待人”。
磚路鎮(zhèn)北渠河村民劉五長 我和閆樹增同志結識在1995年,,他當時任副鎮(zhèn)長,,主管農業(yè),為了調整農業(yè)結構,,他提出了種植大棚菜,。為了讓大家掌握大棚菜種植技術,他帶領我們到龐白土村參觀,。那年,,我一下建了三個蔬菜大棚。在建棚過程中,,他親自給我們示范,。我還記得他給我燙塑料布的情景,他赤腳站在塑料布上,,手拿電熨斗一米
一米地燙,,整整干了三天,多好的干部??!聽說我缺少建棚資金,他又主動借給我3000多元,。在蔬菜生長過程中,,他還經常來我們村進行技術指導,當年我的三個大棚純收入達到1萬多元,。他看到我家生長的土豆塊小,,就向我介紹了一個土豆優(yōu)良品種,直到現(xiàn)在還有許多鄉(xiāng)親們在種植,。這么多年了,,大家一直記得他的好,在他離開磚路鎮(zhèn)后,,我還經常去看他,。 閆樹增的妻子侯銀萍 我經一位同事介紹認識了我丈夫,在初次見面時,,他的老實,、善良,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正是這點深深地打動了我,,當時就想如果嫁給他,,我一定會幸福的。20多年來,,我們倆夫妻恩愛,,相濡以沫。多年來,,他把絕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工作中,,因為離家遠,經常吃住在單位,,只有周末時間回家看一看,,第二天早早起床往單位趕,有時回家一次,,接到單位緊急電話,,便急急忙忙回到單位,特別2002年我們家搬到保定后,,十天半月回家一次是常事,,甚至一個月也不回來一次?;氐郊依?,他雖然很累,但總是強打精神陪我和老人孩子,,有時說著話,,他就在沙發(fā)上睡著了。因為工作忙,,他很少顧家,,家里本應該是男人干的事情卻讓我獨自承擔,但我從無怨言,,因為我知道他工作太忙,、太累。直到現(xiàn)在,,我們還沒有拍過一張全家福,,也沒有一張結婚照;答應孩子的事情因為工作忙,,讓孩子一次一次失望,;看望父母時放下我和孩子,他立即趕到單位去工作,。說實話,,他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但是我們都理解他,在家人眼里,,他仍一個好丈夫、好兒子和好父親,。
記者 劉杰 李志超 通訊員 李衛(wèi)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