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閆韶紅
通訊員李玉紅
一條條大街寬闊平坦,一條條小巷干凈整潔,,街道兩旁的院墻粉刷一新,,高標準的教學樓里傳出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這個村容整潔、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活殷實,、村風和暢的美麗新村,就是開元鎮(zhèn)東忽村,。群眾們高興地說:“俺村老百姓能有這么好的生活環(huán)境,,多虧了為村里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的好支部,!”抓班子帶隊伍樹形象
農村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直接關系到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和地位,。幾年前,,東忽村雖然號稱是開元鎮(zhèn)第一大村,但黨員活動場所簡陋,,村“兩委”干部思想渙散,,戰(zhàn)斗力不強,導致村里許多工作無法正常開展,,群眾的生產生活也因此受到了影響,。
為徹底改變東忽村的落后面貌,開元鎮(zhèn)黨委,、政府一班人多次深入到東忽村入戶走訪,,聽民聲、訪民意,、察民情,。最后,黨員群眾一致把目光聚焦在村民尚振英身上,。
尚振英敢闖敢干,、頭腦靈活,,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為了加大“火車頭”的“牽引力”,,他帶領村黨支部從加強“兩委”班子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入手,健全完善了各種規(guī)章制度,,狠抓干部隊伍素質,,全面提升班子的戰(zhàn)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抓好村級班子,,更要帶好黨員隊伍。在廣大黨員中,,認真開展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等黨的理論知識學習,,使廣大黨員的素質得到明顯提高,。注重發(fā)展培養(yǎng)后備力量,通過無記名投票表決方法確定黨員培養(yǎng)和發(fā)展對象,,不斷壯大黨員隊伍,。
在村務管理中,該村不斷深化“421”工作法,,凡是村級重大事務和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都要按照“421”工作法決策、實施,。堅持黨務,、村務“兩公開”,接受全體黨員和村民的監(jiān)督,,樹立起“廉潔自律,、一心為民”的良好形象。
今年以來,,村黨支部認真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推進新農村建設為目標,從解決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影響全村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主要問題以及群眾關心的重點問題入手,,為群眾辦了許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解難題做好事辦實事
尚振英上任伊始,,就從群眾最關注的熱點,、難點入手,,千方百計解決村內的遺留問題。當時村民反映最強烈的是土地問題,。村“兩委”班子以此為“突破口”,,對村集體資源進行規(guī)范管理。村里多次召開“兩委”班子會,、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會,。經過研究,一致同意收回被村民私自侵占的200畝村集體土地,,并進行了重新發(fā)包,。僅此一項,就為村集體增加收入40多萬元,。同年,,他們投資5萬元新建了黨員活動場所,完善了辦公設施,,改善了辦公條件,,使黨員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提高,。
打響了工作的“主動仗”,,村“兩委”班子的信心和決心十足,各項工作順利推動開來,。2011年,,投資22萬元硬化了村中心南北大街620米;開挖了村東的排水溝和村南的排水壕,,解決了村內排水不暢難題,,結束了十幾年來多戶村民房屋被淹的歷史;對所有田間道路進行拓寬改造,,新上變壓器5臺,、增容2臺,打機井24眼,,解決了群眾用電難,、澆地難等問題。
2012年,,村里投資110多萬元,,修通了8條南北大街,拆除19戶宅基,,打通7條南北街道,,讓群眾出行更便捷;在主要街道安裝高標準節(jié)能路燈133盞,,讓村里亮起來,;組建起2支文藝宣傳隊,,建起農家書屋,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
道路建設只是村容村貌整治行動的一部分,。去年以來,村“兩委”班子把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作為重點,,組建了16人的保潔隊伍,,建成占地8畝的垃圾填埋場,對村內垃圾實行專人保潔,、定期清理,、定點投放。投資50萬元,,對8條南北街,、1條東西街鋪設路沿磚;綠化南北街道,,粉刷墻體2.6萬平方米,;投資200萬元建成了高標準小學教學樓,投資220萬元建起高標準幼兒園……
一件件好事實事辦到了群眾的心坎兒上,,廣大群眾對“兩委”班子信服了,,也更加支持村里的工作。在今年實施的“空心村”治理活動中,,村“兩委”干部
及其直系親屬帶頭,,對涉及284戶宅基進行拆除,打通街道21條,,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在田路分家、農田林網建設等工作中,,廣大群眾積極參與,,高標準完成了目標任務。村里還創(chuàng)辦了我市首個農村書畫社,,不僅讓農村孩子接受到高標準的藝術教育,,還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抓產業(yè)促發(fā)展奔小康
尚振英深知,,發(fā)展經濟,、帶領群眾致富是東忽村“兩委”班子最重要的任務,只有經濟取得長足發(fā)展,,才能實現生產發(fā)展,、生活寬裕、鄉(xiāng)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
東忽村有4680人,耕地4000畝,,人均耕地不足一畝。村“兩委”班子結合這一實際,,確定了立足農業(yè)基礎,,調整產業(yè)結構,發(fā)展苗木花卉產業(yè),、畜牧養(yǎng)殖業(yè),、機械加工業(yè)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完善農地,、林地流轉辦法,,擴大流轉規(guī)模,發(fā)展家庭農場,,實現農民增收,、農業(yè)增效的目標。截至目前,,村里苗木花卉種植面積達200多畝,;規(guī)模養(yǎng)殖戶達到十幾家;扶持發(fā)展大小企業(yè)十幾家,,涉及太陽能管件,、機械加工、采暖爐,、箱包等多個行業(yè),,吸納本村剩余勞動力400多人。
夜幕降臨,,華初初上,。文化廣場上,村里的文藝隊開始活躍起來,,男女老幼用翩翩的舞姿,,用動人的歌聲,盡情揮灑著對美好生活的無比熱愛之情,。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