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路街道新民莊村通過黨建引領,盤活土地資源、喚醒閑置資產,,走出了一條“藥材種植+體品加工”雙產業(yè)發(fā)展模式,,讓“沉睡資源”變身“活力引擎”,蹚出一條特色鄉(xiāng)村振興之路,。
在新民莊村百畝藥材基地,連片種植的白術、天花粉等藥材長勢喜人,。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卜銀鎖介紹,為壯大集體經濟,,村黨支部組織“兩委”成員赴安國考察學習后,,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成立定州市聯友中草藥種植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打造標準化種植基地,,邀請省農科院專家進行技術指導,由村“兩委”干部牽頭實施集中管理,。“每畝土地年租金800元,,還能在這兒務工,比過去自己種地強多了!”正在田間除草的村民李俊蓮算起經濟賬,。目前,,中藥材種植基地已帶動8戶村民實現“租金+薪金”雙收入,。
走進體育用品加工廠,工人們正在抓緊趕制訂單,。該村利用閑置學校建成了2000平方米標準化車間,,并與河北正好體育用品公司建立長期加工合作關系。“現在在這里打工,,每月能掙2000多塊錢,,還能接送孩子上下學。”村民王大媽邊擦拭啞鈴邊說,。目前,,車間已吸納像王大媽一樣的留守婦女、弱勞力群眾15人就業(yè),,人均月增收2000元,,真正實現“務農、顧家,、掙錢”三不誤,。
在長安路街道的大力支持下,2024年10月,,通過銀行貸款150多萬元,,用于藥材種植和體品加工。“我們建立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卜銀鎖介紹,新民莊村的蛻變,,得益于黨建引領下的資源整合與產業(yè)創(chuàng)新,。通過盤活農村田地和閑置房屋,引入“低風險,、穩(wěn)收益”產業(yè),,既壯大了集體經濟,又鼓了村民的“錢袋子”,。
“鄉(xiāng)村振興關鍵在產業(yè),,核心在農民增收。”長安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李碩表示,,“新民莊村的‘雙輪驅動’,,實現集體經濟與村民增收雙贏,該模式也為同類村莊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